学习语言是为了达到交际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练习,因而组织行之有效的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学习语言是为了达到交际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练习,因而组织行之有效的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日语口语交际教学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日语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明确了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差别。
听话、说话与口语交际教学都带有“听”“说”练习,但口语交际不应停留在“听”“说”练习这一层面上。口语交际以“听”“说”为基本练习元素,更注重在三个层面的延展与融合,使教学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帮助其面向生活,应对生活。
第一,重情境。将口语表达和交际情境相融合,将儿童带入生活常见的事件中,融入情感中,在交际现场借助口语表达重温生活,产生丰富的体验、感受,实现可供目标达成的操练、运用。口语表达伴随生活的真实感,交际任务达成的迫切感,具体场景的画面感,生成交际交往的兴趣与能力。
第二,重情趣。不管是仿真的生活场景,还是虚构的童话故事,都非常符合起步阶段儿童的学习心理需要。情感的依托、审美的取向、有意思的口语交际内容,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体验中,在交际交往的任务中,自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与人交际交往的素养。
第三,重交互。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仅是“我说你听”“我说你记”“我说你做”,更重要的是让话语信息在交往的各方中“走来回”,形成信息流,反复传导、沟通。交际一方的话语传递出来,被接纳、被理解、被重新组织后再被传递,在交际各方中多次循环往复,表达信息在交际交往中形成交织的信息网。这,绝不是单向、单一的听话说话教学所能达成的。
第二,注重“技法”与“内容”的并行。
部编教材一年级八课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为儿童学习口语交际安排了丰富、适当的内容,同时在上下册各课中或明或暗地强调了交际技法的重要性。例如,有的直接提供常见、常用的语言部件;有的直接指示“要怎么做”;有的提供别人的话语为参考。这样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支架可攀爬,有范本可模仿,学习有了真实的过程感。一学年八节,具体而活泼的内容构成一个有特色的小课程系统。这是一个紧密依托生活,结合具体事件,卷入真实
情境,提供切实可用交际交往方法,让实践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提示语、图画,能观摩和模仿教师的交际表达示范,能与同伴展开交际实践,这些都使其在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有介入感,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样可学,有发展区可抵达。
第三,做到了“实”和“虚”的兼顾。
之前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还有一些相对狭隘与固化的认识,认为必须要以真实的生活为交际场景,要以生活中关注的话题为交际话题,要以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交际中模拟的事件。“真实”,一直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旋律。部编本
一年级教材中选编了两课口语交际教学,都属于“虚构”场景中的交际。这样的设计拓宽了我们的认识界限———口语交际既可以注重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也可以借助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其他形式,通过各种载体,结合不同语言环境展开。在“虚构”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教学实施的又一路径。
四、部编教材“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第一,重“ 童话”,轻“ 成语”。
所谓“童话”,就是儿童的话,是同伴间交际交往的“通行证”。“成语”,专指符合成年人审美标准的美言,是成年人迷恋的话语标识。注重使用“童话”,才能让儿童在伙伴语言的环境中,自由、自如、自在地进行交际。“口语”原本就不应该文绉绉的,口语是在日常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口语概念的提出,初期就是为了区别于书面语的。
特别是儿童在日常交谈时总是想到就说,没有深思熟虑,更多的是随机应变。所以,儿童口语本身就是灵活多变,能够根据交流的对象、话题、场合、目的等,随机发挥的。面向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更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要过度拔高。建议通过教学,凸显“ 童话”的以下特点:灵活性———便于“随心所欲”;简短性———鼓励用短句,少修饰;自然性———语言朴素自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生活性———和当下的交际场景,
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成年人习惯欣赏的“美言”,在儿童世界中交际的功能性不强,交流的目的性不明, 交往的生活气息不浓。
第二,重过程,轻结果。
“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传递信息。“交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性,重在交际各方的参与,重在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更应看重儿童之间、儿童和教师之间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话语信息流”。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对“信息流”的流动过程予以监控、辅助、促进,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施予教学,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提升。即使交际的目的没有达成,也真的没关系。第一学年参与口语
交际,真正的目的也许就是经历过程。教师要有农人的情怀,教学不要盯着结果,不可追求“非说出个所以然”。经历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最大的共享价值。
第三,勤示范,多实践。
这一点不言而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示范。特别是针对一年级儿童,教师的示范就是一种唤醒,“来,学我这样说”;是一种刺激,“来,看你能不能说”;还是一种邀约,“来,我们一起说”。
示范之后,可以放手,多给儿童实践的机会,让其在模仿中学习,“啊,我也能这样说”;在模仿中感受,“啊,这样说真有意思”;在模仿后运用,“啊,我学会了这样说”。有实践的机会,就有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当然,执教中要处理好“示范”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示范是引领,实践才为王;实践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师示范,通过示范点拨纠偏。
第四,有情趣,能面世。
所谓的“ 情趣”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调节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让儿童乐于参与,积极交流。具体可以在两个方面努力:其一,注重激趣,营造趣味化、情感浓厚的话语场,让儿童沉浸其中,乐于表达;其二,注重结合生活,模拟和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儿童在仿真情境中参与交际。这样做,让教学更具真实感,让口语交际更有实用气息,突显交际的功能色
彩。“面世”指的是口语交际教学后形成的有关方法、能力、习惯、素养等,能应用在真实的生活中,用于与他人真正的交际交往活动中。面世,体现的是“学”与“未学”的差别。口语交际原本就是一种用得上的技能,是提高儿童生活质量的美好学科。所以,教学不应是纸上谈兵,不能是就事论事,要让“所学”有充分的拓展和运用空间。
第五,守课内,攘课外。
守住课内,就是强调落实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实在在开展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口语交际教学被无端取消,教材设计再好, 没有教学也是“零”。当课堂教学得到保证后,教师应致力于对接生活,不让教学停留在课堂局域之内。教学再好,毕竟有限,应更多鼓励孩子“到大海中学习游泳”“在天空中练习飞翔”。
请提示儿童在生活中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更好的、更适用于生活的、更真实有效的交际策略,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风格。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布置、组织亲子互动、家校访问等形式,将口语交际教学从“课堂四方天空”向“课外广袤时空”拓展。每一个新鲜的生活场景,都应成为口语交际的练习靶场。教学就是把握时机,促进具体运用,及时发现问题,鼓励问道课堂,实现课内外联通,实现教学和生活接轨。
最后,宜鼓励,忌批评。
这点毋庸置疑。特别是起步阶段教学,儿童需要得到鼓励。鼓励的方式很多,例如贴红花、积分数、发表扬信等。最为有效的是在交际进行时给予口头赞赏,用言语的力量温暖儿童,让其感到交际独有的神奇魔力。学习难免犯错,此时如果过度批评,或者说是不当批评,将直接导致在初次接触这一学科的学习时,就留下心理阴影。
其实,儿童在练习起步时,暂时没有达到教师要求,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完全可以不必纠结。刚开始,一切都可以缓一缓,“慢慢走,欣赏啊”。批评和指责无疑是警告他“不要犯错”,这就是一种恐吓。学习,原本就是在尝试错误中获得进步的过程。请允许儿童缓慢成长,在赞赏中给予其力量吧。
小学日语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1.加强听力训练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日本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学习者学说日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
2.培养用日语思维的习惯
日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日语思维的习惯,用日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日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
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日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日语表达是:After you。因此,在日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日语并加以模仿,使他们养成直接用日语表达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日语口语交际。
3.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
日语学习者在与日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比如,中国人常问:“你吃了没有?”“去哪?”等问题,译成日语为:“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日语本族人听到这些问话会很不高兴,觉得对方不懂礼貌,干预他的私事,他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达意),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日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就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日语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1.创造环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日本心理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的“监控假设”中指出,语言习得在成人学习口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比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口语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语言习得。他认为,教口语的最好方法是正确、恰当的语言输入,也就是通过输入合适的语言材料,创造环境,使学生有用日语交流的需求。在不断地接触、使用语言过程中,通过语言习得和有意识学习的两种途径,成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吸收储存语言信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脱口而出了。
教师在向学生提供语言输入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选题选材,营造外语环境时,必须考虑难易程度、趣味性、可发挥性或可讨论性等。口语课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师的选题和由此展开的口语活动是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被引入到真正的交际当中去。
经验告诉我们,在口语教学中,学生的热情越高,参与越多,教学效果就越佳,自然习得的效果就越好,也就越能证实教师的语言输入是恰当的。因此,教师只有处处留心挖掘那些丰富多彩、激发兴趣的话题,引入新颖而有趣的知识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才能使创造自然语言习得和环境成为可能并获得成功。
2.培养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加强日语思维能力训练
日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日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日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日语口语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输入地道的日语,培养他们直接用日语理解东西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日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日语口头交际能力。
3.循序渐进,分级教学
日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原则体现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采用分级教学。
在初级阶段,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与对话的内容,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还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日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要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初级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记住许多现成的口头话语,对能编制出创造性的言语、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以及摆脱交际困境都是必要的。
中级阶段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爱情友谊、生儿育女、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学习方法、 健康减肥、犯罪案例等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 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等。
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孩子的教育、青年人的思想情绪等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日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日语口头交际能力。
4.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日语学习者在与日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日本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看法,彼此交流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如认知行为方面,在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各抒己见受到普遍尊重,人们对那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说法非常反感。
而大部分中国人则讲究含蓄、委婉,一般不愿意直接提出与对方、特别是上级或长辈不一致的观点,非常担心会使对方难堪,或担心会损坏双方关系对自己不利。学生应该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了解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小学日语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一、加强听力和阅读的训练,增加日语语言的存储量
“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日本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听的理解过程分为感觉、识别、领悟和建立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告诉我们:学习者学说日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日语,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
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
二、培养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加强日语思维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日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日语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日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用日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日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
再把它译成日语。这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语言并不是地道的日语,大都是中式日语。在日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日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日语把听到的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养成直接用日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并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只有在这样“全英”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具有真正的日语口头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建立交际信心
良好的语感是与人交际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在日语交际中,由于思想的不正确,学生不敢说日语。在日语交际方面,正确与流利似乎是矛盾的。许多人持这样一种观点,正确第一,流利第二。这对于学生日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弊大于利,原因是它导致了学生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张嘴。
其实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在做交际练习时,我们应鼓励他们,而不是为了纠错而打断他们的话,挫伤他们的说话热情。显而易见,“正确第一”只能导致学生宁愿闭嘴也不愿犯有时看似十分低级的错误。我主张流利第一,好处是,能鼓励学生熟练流利地表达,发现错误不是直接纠正,而是通过示范正确的语句从而婉转地指正。课堂上进行语速练习时我积极鼓励学生互相比赛,通过拍手确定速度,看谁的表达
最流利;课后我每周布置模仿录音作业,选择的内容是有节奏感的歌谣或者简短而有趣味性的故事,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书上的,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调语感,还把优秀的录音作业播放给全有了这样的录音效果,学生觉得自己的日语真的挺棒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他们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的胆怯心理。
四、打破固
定教学模式,锻炼交际能力日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不能被课本所束缚,不要做教材的奴隶,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围绕教材,又要抛开教材,把各单元的中心话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教材内容激活,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
同时,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利用课本的同时,使用电化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如教学“5B Unit 3Hobbies”一课时,我让学生做小小调查员,用“Do yohave any hob-bies”、“What’s your hobby”、“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等句型进行调查。
先请出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用所学的内容,发挥想像和自主性,自由地发问,再让该学生给予回答,教师只在旁边做评价和指导。一时间,学生兴趣极其高涨,一个个都争先发问有的还设计出了一些颇有寓意的问题。我趁机让他们拿起笔和纸对同学进行自由采访,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da.com.cn/article/116331.html